晋商的用人之道
明末到民初,晋商在中国叱咤风云汇通天下,海内商帮无出其右者,其中原因很多,但晋商的用人之道自然功不可没。
粗略概括,晋商的用人之道有以下几条:
一、避亲用乡,惟贤是举
晋商以地域关系为纽带,他们提倡用乡不用亲。晋商人员的组成以乡人为主,其用人主张:1、避亲用乡;2、从乡人中择优保荐;3、从乡人中破格提拔。避亲,即用人中回避戚族,包括财东与掌柜也不能荐用自己的亲戚,所谓不用三爷(少爷、姑爷、舅爷)。晋商规定财东的子弟就业,也不得进入本号。财东连举荐人的权利也没有。在乔家大德通商号的号规中有这样一条:“各连号不准东家举荐人位,如实在有情面难推者,准其往别号转推。”用乡,即录用本乡本土之人。从表象上看,似有排斥外省人才的一面;但还有加深乡人间亲情维系的一面。一方面,有表示财东恩赐乡里之意。另一方面,员工的乡土观念和感恩思想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,所谓“同事贵同乡,同乡贵同心,苟同心,乃能成事。”此外,同乡间最为知根底,家眷在原籍“跑了和尚跑不了庙”。
二、托以重任,用人不疑
随着明清以来晋商迅速成长而崛起,经营管理制度也逐步形成并完善起来。无论是独资企业还是股份制企业,财东(投资人)决定投资某项商业时,先物色一位有经验、可信赖的人做掌柜,并向掌柜授予全权,包括资金运用权、职工调动权、业务经营权,并签有契约合同,规定资本若干,由掌柜自主经营,财东不加干预。晋商的经营者权力确实非常大,财东对于企业具体的经营决策过程采取了超然的态度。晋商的财东们之所以敢对经理们如此大规模地放权,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:第一个方面是如何选人、用人,包括选人的程序、选人的标准以及选拔人以后如何进行培训教育、如何使用。第二个方面是对于人的约束,这又可以分为两种约束,一是用伦理思想的约束,这种约束是潜移默化的,贯穿在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,二是用企业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。电视剧《乔家大院》里乔致庸就是这样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,他用人不疑,对仇敌铁信石委以重任,使其“士为知己者死”。
由于晋商在选人、用人以及制约员工几个关键的环节处理得比较好,所以财东可以大胆地放手,大胆地授权。由于选用的经营人都是德才兼备,所以可唯以重任,实践了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的原则。
三、股权激励,能者多获
顶身股制,源出于明代的贷金制、伙计制,属晋商股俸制的一部分,是山西商人在长期经营活动中独创的一种劳资组织形式。这种形式是指,商号在处理劳资关系时,除了支付全体员工(上至商号总经理,下至伙友、学徒)的伙食费、薪金、衣资费等以外,对商号取得的利润还要按银股、身股的股份平均分配。
晋商们的商号与票号,其实已经可以看到现代企业的影子,乔致庸为了激励员工们好好干活,去掉别样的想法,让他们持有股份,从雇工变成了“小股东”,年底有一定的分红,典型的“股权激励”。作为票号,在制度与技术上的要求很高,现实使得晋商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。
顶身股制的应用,对于晋商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,归纳有四:
首先,它刺激了商号中经理们的经营管理积极性。
其次,它刺激了商号中普通职员的能动性与竞争心。
其三,它刺激了未顶身股者的劳动积极性。
其四,它刺激了商号的身体力行,巨增了财东的利润。
四、培养学徒,以学保商
晋商注重人员素质的培养,严格要求职工队伍的技能和职业道德,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办好企业的前提。例如,在晋人编撰的《贸易须知》中,对如何做好票号中各项工作都有很详细说明。在中国第一家经营异地汇兑业务的金融商号——日升昌内部,每个入号学徒的小伙计,都要经过长达数年的观察和训练,这种训练从日升昌创办之初就开始了,在此后一百年时间里,它作为票号最珍贵的传统,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。民国初年,山西票号的最后一代大掌柜高钰,曾用这样一段话概括了这种职业训练。“票号以道德信义树立营业之声誉,故遴选职员,培养学徒非常慎重,人心险于山川,故用人之法非实验就无以知其究竟。”,“远则易欺,远使以观其忠;近则易狎,近使以观其敬;烦则难理,烦使以观其能;卒则难办,卒使以观其智;急则易夹,急使以观其信;财则易贪,委财以观其仁;危则易变,告危以观其节;杂处易淫,派往繁华以观其色。”
晋商家族有重学的一面,但他们具有以学保商,“学而优则商”的特点。如榆次车辋富商常氏,他们尊师重教,为子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,但其目的不是“学而优则仕”,而是为常氏经商活动培养人才。
虽然民国以后,由于外忧内患及晋商晚辈的墨守成规、不思进取,晋商在中国渐渐衰落了。但历代晋商留传下来的这些用人之道,仍有其可圈可点之处,也算是晋商留给后人的无形财富吧。 怀化人才网